冷链物流成为物流行业受热捧的赛道之一。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冷链装备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期末的2.4倍、2倍和2.6倍左右。行业规模显著扩大。
从冷链的运输组织方式来看,可以将公路冷链运输主要分为以前端为主的冷链整车、以渠道为主的冷链零担和以末端为主的冷链城配这三大类。
从整体上看,冷链物流的利润空间比与普货物流更大。价格上,冷链零担的单位价格约是普货零担的2倍;而成本端,基本可以控制在普货零担的1.5倍以内,天然的利润优势吸引着不少企业跃跃欲试。
冷链物流赛道“热”起来
冷链物流链条多以传统多级分销为主。受疫情的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逐渐开始转变,末端的变革推动着冷链物流链条的变化,从商流端改变了传统商贸的流通渠道。
社区团购、直播等新模式的爆发,生鲜电商增速明显提升,催化了冷链物流的成长。目前,国内电商巨头都在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建设和生鲜供应链投资,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头部玩家: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盒马、京东生鲜、中粮我买网等。冷链物流同样也吸引了大批其他赛道玩家的跨界布局,投资者的抢注,以及众多追风的创业者。
除了顺丰、京东等直营制快递巨头外,包括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等在内的加盟制巨头近两年也开始纷纷向冷链发力。今年3月19日,中通冷链在北京、上海、广州分公司开展首期业务试运营;后于5月起在全国进行冷链业务招商加盟。预计2021年底前,将完成30个省会城市、超250地县、超1500服务网点覆盖范围,实现全国80%县级城市覆盖密度的门到门冷链物流网络。
冷链物流相关企业也频频获得融资。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国共有68家冷链物流及相关企业发生78笔投融资事件;其中,52起未公开具体金额,26起已公开融资中,有18起达到亿元,5起达到10亿元。2021年迄今为止,冷链物流相关领域共计发生融资事件12起,金额超122亿元。
1月18日,生鲜冷链物流行业平台“鲜生活”完成6亿元A轮融资,意在打造数字化生鲜冷链物流平台。
5月19日,瑞云冷链正式成立一周年之际,宣布完成天使轮1.2亿元融资。又于8月4日,宣布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以自营+合伙人模式实现冷链零担流通网络全覆盖,科技驱动打造数字化冷链物流服务平台。
12月16日,冷链科技生态平台前海粤十完成3.9亿元A轮融资,并宣布未来三年,将用科技全面赋能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12月20日,乐禾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继2020年12月完成D轮融资后,又一次完成数亿元E轮融资,此后将继续加大投入到食材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升级迭代、数字化经营战略推进、冷链基础设施建设。
从这些数据上看,冷链物流“吸金”能力十足。除了众多企业争相布局外,资本投资事件频发,国家政策方面近年来也愈发支持。
政策扶持+市场需求驱动
政策和需求的双重驱动,给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市场需求不断攀升,生鲜电商的持续发展将稳定支撑冷链物流的扩张。
伴随生鲜电商这一巨大发展空间的开启,冷链物流的需求正在激增。生鲜产品的购买为高频次的即时性消费。随着消费者对于生鲜食品时效性和新鲜度提出高要求,并愿意为之付出合理溢价,倒逼冷链物流企业朝高标准、高时效方向发展,并促使行业规范化发展。生鲜电商物流规模增长推动了冷链需求总量的提升,持续为冷链物流企业带来大量订单,从而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政策持续加码。2017—2020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有明确加强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内容,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利好的政策环境。
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份《规划》是我国冷链物流领域份五年规划,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指引。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通过“四横四纵”串接起农产品主产区和19个城市群,形成内外联通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
我国将面向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大型消费市场等建设100个左右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及一批产销冷链集配中心。一系列举措将构建服务国内产销、国际进出口的两大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
《规划》聚焦“6+1”重点品类,包括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主要生鲜食品以及疫苗等医药产品,聚焦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问题,对“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规划》中提到,国家每年都将投入50亿元资金补助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国家农村农业部也积极推动农村冷链物流建设,不仅推动冷链流通骨干企业“下乡”,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电商、邮政、快递企业建设产地仓、分拨仓,配备冷藏和低温配送设备,培育新。
商务部、中国银行联合发布《商务部中国银行关于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提出未来三年中国银行将提供1,000亿元的专项融资额度支持冷链物流发展。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加上巨大市场空间的吸引,将会引导不少企业加快布局冷链物流。食品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冷链行业正处于与新商流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阶段。伴随消费模式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预测到2025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500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冷链物流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跨季节、跨区域调节农产品供需的能力不足,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较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行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从目前玩家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小而散,市场集中度较低。
在运联智库走访国内冷链物流市场时发现,各个地区的冷链物流市场呈现着十分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小型个体户众多,市场较为散乱,集中较低。而这些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大多也是服务于当地食品批发市场,以及被生鲜电商的高速发展带动起来的城配冷链运输。
由于当前我国冷链网络本身覆盖程度就低,大多需要借助社会的运力拼接进行多级中转,冷链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各自为战,缺少整合能力,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至今尚无玩家能建立起全国性的冷链零担网络。
另一方面,市场非标准、不规范,转化到有效的实际需求并不多。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发现,发达国家冷链流通率基本达到85%以上,而我国只有19%;受制于较低的冷链运输水平,目前我国近80%的蔬菜水果、65%以上的肉类、60%以上的水产品,仍然采用的是常温运输方式。生鲜电商中有50%的产品需要借助冷链物流运输,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冷藏车辆运输仅占10%。低温冷藏环境的运输要求远没有完全实现。
冷链“断链” “棉被车”现象依旧存在,大多数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规范的保温、保湿或冷藏。
但痛点,也是机遇。当前,冷链物流衔接生产消费、服务社会民生、保障消费安全能力不断增强,在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稳定市场供应、平抑价格波动、减少流通损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抗击物流肺炎疫情中,冷链物流对保障疫苗等医药产品运输、储存、配送全过程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冷链物流的基础作用日益凸显。
那么,未来冷链物流发展新机遇在哪儿?未来冷链物流企业增长拼的是什么?2021年12月30日,“运联年会:趋势与预测暨现代物流产业集群论坛”将在广州举办,众多冷链物流领域玩家将莅临大会现场,更有重磅企业嘉宾登台分享,